摘自云酒頭條
富邑的三大應對舉措,引發(fā)13億元澳洲酒市場退潮猜想。
商務部發(fā)布對進口澳大利亞相關進口葡萄酒征收保證金的通知發(fā)布后三天,富邑集團有了回應。
11月30日,富邑葡萄酒集團(簡稱富邑)發(fā)布了“關于對澳大利亞進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實施臨時措施”的公告。針對前述商務部有關要求,提出了調整配額、優(yōu)化模式、全球運營等三大應對措施。
12月3日,就“中國對澳大利亞輸華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”一事,商務部進一步做出回應稱,中方調查機關將按照法律程序,對本案繼續(xù)進行調查,并根據調查結果作出終裁,確定最終反傾銷措施。
盡管富邑應變迅速,但面對形勢劇轉,市場對其上述三大舉措的成效依然存疑,而且連帶著富邑身后——13億澳元的澳洲酒市場,也一起引發(fā)了“退潮”猜想。
?
富邑“撤退”中國?
作為被抽樣調查的三家企業(yè)之一,富邑自調查開始后,便制訂了一系列詳細的應變計劃,其中便包括“推動TWE全球優(yōu)先市場的增量增長”。
該計劃提出,富邑將占集團每年全球奔富分配量25%的Penfolds奔富奢華與Bin系列葡萄酒,從中國市場重新分配至其它供不應求以及主要奢華產品增長的市場,包括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、澳大利亞、美國和歐洲,同時加快重點投資上述奢華葡萄酒增長市場的銷售和市場推廣資源,以推動需求增長,并擴大Penfolds奔富產品的分銷范圍。
盡管優(yōu)化中國以及全球市場的運營模式也在計劃范圍之內,但此舉仍被眾多業(yè)內人士解讀為富邑在中國市場的“大撤退”。
該論斷并非空穴來風。
2019財年,富邑業(yè)績高速增長,亞洲區(qū)功不可沒。公司財報顯示,亞洲地區(qū)凈銷售收入增長35.6%,息稅前利潤增長了48.7%,達到了2.935億澳元,中國市場做出相當貢獻。
而到8月13日,富邑集團發(fā)布2020財年報告,稱受新冠疫情以及高溫炎熱的夏季導致葡萄產量減小、產酒成本提高等多重原因,全年息稅前利潤為5.335億澳元,按報告匯率計算下降了22%。其中亞洲地區(qū)息稅前利潤下降14%至2.437億澳元。
盡管如此,亞洲市場對富邑集團的息稅前利潤貢獻率仍然從2019年的40%提升到了2020年的46%。
這就不難理解,一直以來在多個年度的財報和中期財報中,富邑多次強調亞洲市場,特別是中國對富邑集團日后發(fā)展的重要性。
2020年度財報中,富邑方面還表示,亞洲市場2020年財年第3季度銷量有所下降,但第四季度趨勢有正面回轉,整個產品組合中的銷售和動銷均全面恢復,“以中國為主要增長動力的亞洲葡萄酒市場的基本面仍然樂觀,展望長遠的市場發(fā)展,奢華和大眾葡萄酒的消費量預計將繼續(xù)增長”。
而到如今,僅僅過了不到4個月時間,形勢急轉直下,富邑無奈選擇“將在中國銷售的尊貴品牌轉移到其他市場”。
根據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)分析師大衛(wèi)·埃林頓計算,2021-2022年富邑利潤或下滑2.35億美元,主要損失來自中國。因此,富邑能否將在中國銷售的尊貴品牌轉移到其他市場,成為公司能否挽回利潤關鍵。
此情此景,從中國“撤退”,為奔富Penfolds高端產品組合——包括奔富葛蘭許、Bin389、Bin407、Bin707以及圣亨利等,在澳大利亞和海外找到新的市場,或許是富邑唯一的一線希望:對于對華出口總額超40%的富邑集團來說,2018-2019財年,這部分產品的交易額占富邑集團亞洲市場的85%左右,其中最大的部分來自中國。
在發(fā)布臨時措施當日,富邑隨即決定將數十萬箱原本要運往中國的葡萄酒改運往其他國家,據路透社報道,其高端奔富酒中有四分之一將受到改銷影響,占其中國業(yè)務獲利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?
澳洲酒的十字路口
不僅僅是富邑,分析師認為,所有澳大利亞葡萄酒生產商現在都必須承認,中國是一個"失落的市場",未來任何利潤都將消失,因為關稅將使他們從市場上付出代價。
2019年,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獲得零關稅待遇,并在當年超越法國酒,成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進口葡萄酒。
中國也是澳大利亞葡萄酒最大的出口目的地,其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。澳大利亞葡萄酒局數據顯示,2019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大陸出口葡萄酒總額達12.8億澳元,約合人民幣62億元,占其葡萄酒出口總額的44%,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美國的三倍。
也因此,中國市場同樣分布著數量可觀的澳洲進口商,面對如此形勢,他們又將何去何從?云酒頭條(微信號:云酒頭條)進行了采訪調查。
經營澳洲酒多年的澳美酒業(yè)集團創(chuàng)始人趙海彬表示,公司目前對于是否轉換品牌尚在觀望,原因有二:首先,公司貨源比較充足,如果情況在6-12個月內得以緩解,公司還將繼續(xù)經營澳洲酒;其次,目前各類進口商征收保證金比例尚未最后確定,如征收50%,公司尚可接受,200%則會徹底放棄。
趙海彬表示,征收保證金會大幅提升酒商經營成本,放大市場不確定性,很多中小進口商肯定會轉換賽道。公司深耕澳洲酒多年,渠道伙伴比較支持,目前只是開始關注其他進口酒品牌,是否轉換賽道,還要看未來一年市場變化。
廣州施樂富貿易有限公司也曾是澳洲酒運營商,總經理張居友表示,公司主要經營美國嘉露酒莊產品,也有澳洲酒銷售,征收保證金后,公司已停止進口澳洲葡萄酒。
針對澳洲酒市場之變,經營多個進口酒品牌的上海仙露實業(yè)公司董事長王成葆表示,公司也在進口和經營澳洲酒,目前形勢下庫存銷售完畢不再進口。公司經營重點,將聚焦以拉菲系列為代表的法國酒。
采訪過程中,約七成經銷商目前都對澳洲酒缺乏信心,部分“船小好調頭”的中小酒商,已經選擇撤退離場,而個別大型進口商由于前期投入較大,尚在觀望。不少酒商預測,如果市場1-2年沒有變化,澳洲酒可能迎來較大規(guī)模的退潮。
?
葡萄酒戰(zhàn)國時代來了?
根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提供的數據,2019年,中國市場進口葡萄酒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、法國、智利、意大利、西班牙,市場占比分別為35.54%、28.49%、14.21%、6.43%、5.97%,隨著澳洲葡萄酒退潮,法國和智利有望沖擊第一,意大利、西班牙酒也將成為受益者。
葡萄酒專業(yè)人士席康分析,法國酒曾占據中國進口酒王座,擁有以拉菲為代表的五大名莊、以及全球聞名的波爾多、博若萊等產區(qū)。澳洲酒退潮后,法國酒將卷土重來。
伴隨澳洲酒退潮,以及當前著力發(fā)展“雙循環(huán)”的國家戰(zhàn)略,不少業(yè)內人士看好中國葡萄酒。
天塞酒莊總經理沈偉敏表示,澳洲酒退潮,可能為國產酒帶來小紅利,但中國葡萄酒的逆襲,更需要修煉內功,提升自身實力。
沈偉敏介紹,以天塞酒莊為例,公司定位打造“中國精品酒莊”,聚焦中高端消費者。這需要不斷提升消費者對國產酒品質和品牌信心,利用各種消費場景,反復進行培育,不能指望某一品牌退出迅速成功。
因此,不管進口酒市場如何潮起潮落,國產酒只有做好品牌打造、渠道建設、消費者培育,積“小勝”為“大勝”,才能逐步占領市場。如果急于求成爭搶份額,可能適得其反。
面對不確定性,富邑顯示出降低中國市場投入,以及全球配置資源取得平衡的意圖,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,澳洲酒再難保持過去的高成長,而對于其他主要葡萄酒出口國及中國葡萄酒而言,澳洲酒退潮確實會釋放出市場空間,但競爭也會更加激烈。
中國葡萄酒市場,將進入百舸爭流的戰(zhàn)國時代。